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加快推进湖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遗产是记录历史的坐标点,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库,更是一个地域、一个群体可提升的文化资源与实力。

文化遗产是记录历史的坐标点,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库,更是一个地域、一个群体可提升的文化资源与实力。

湖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史前文明的发源地、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发生地、首义文化的策源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门类众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宝贵文化遗存。全省世界文化遗产3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世界自然遗产1处(神农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荆州、武汉、襄阳、随州、钟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9个、中国传统村落89个;湖北省馆藏文物共178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 2541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0项、省级代表性项目312项。这些底蕴丰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湖北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通过数字存储、信息检索、虚拟现实、可视化展示以及数字媒体等技术保存、再现、传播和开发各国民族文化遗产,将文化资源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文化遗产字化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成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综合实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推进湖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加快推进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既是让荆楚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更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之举,将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数据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将数据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推进湖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完善文化遗产大数据,深化文化遗产数据应用,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建设数据强省,促进湖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荆楚优秀文化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今,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行政、地域、权属、时空的分割,打破旧有的相对封闭、静止、固化的保护和开发模式,以人人皆可参与、资源自由组合的形式,通过数字记录和保存、数字复原和再现、数字出版与传播,实现大众的、动态的、活态的保护和开发,为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使其得以传承下去。加强对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既能有效保护荆楚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又能使荆楚文化资源立体、鲜活起来,激发和培养人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力。数字化虚拟信息资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遍世界,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利用,便于整体塑造和宣传湖北文化形象,提升湖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湖北文化走出去。

(三)有利于促进湖北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湖北拥有丰富的高品质文物古迹、遗址与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多少都对历史文化资源有破坏,所以,往往面对优质的文化遗产,不敢下定决心进行产业开发。数字化开发主要是通过对文物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复制、数字展示、数字创意与数字传播等方式,不会破坏原有文化资源,能够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能够有效解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助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需要大力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却又要迅猛发展文化产业的湖北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路径。湖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如三国文化资源广泛散布于宜昌、咸宁、襄阳、荆州、鄂州等地。数字化开发可超越时空限制,将相关内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系列文化产品,并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与文化旅游、文学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延伸产业链,推动湖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jjxyxb.cn/qikandaodu/2020/0814/393.html



上一篇:《湖北水电机电及金属结构》序
下一篇:省级“两会”之参政议政篇——代表和委员关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投稿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版面费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